设置pod网段? pppoe地址池怎么设置?
原标题:设置pod网段? pppoe地址池怎么设置?
导读:
POD使用DNS工作原理部署的POD的dns服务器地址不会变成新的(老的也不会改变)。 kubelet 通过 --cluster-dns=dns-service-ip 传递d...
Pod使用DNS工作原理
部署的pod的dns服务器地址不会变成新的(老的也不会改变)。 kubelet 通过 --cluster-dns=dns-Service-ip 传递dns的地址。当创建POD时,如果使用ClusterDNS,则 /ETC/resolv.conf 文件里的地址就使用这个。参考 官网 查看kubelet的PID,及启动配置。
默认值为“ClusterFirst”:如果没有明确指定 dnsPolicy,系统将自动使用“ClusterFirst”,即 Pod 会首先使用 Kubernetes 集群内的 DNS 服务进行域名解析。
DNS是互联网的基础核心协议之一。主要用途是将人类易于记忆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IP地址。DNS的工作原理:层次结构:DNS采用树状层次结构,从根域名服务器开始,逐步查找顶级域名服务器、权威域名服务器,最终获取到对应的IP地址。
行为:Pod首先使用kubernetes的CoreDNS服务进行DNS解析,若CoreDNS无法解析,则转交给宿主机进行解析。适用场景:适用于大多数情况,特别是当Pod需要解析集群内部服务时。Default:行为:Pod采用宿主机的DNS配置进行解析,即使用宿主机的DNS服务器。适用场景:适用于Pod需要解析宿主机所在网络的服务时。
服务调用原理:DNS解析:k8s中的Service通过DNS进行解析,使得Pod可以通过Service名进行通信。DNS服务器会将Service名解析为对应的ClusterIP或Pod IP。负载均衡:对于普通Service,K8s会在后端Pod之间自动进行负载均衡,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Pod上。
KubeEdge-Sedna搭建指南--从零开始搭建边云协同应用
1、端口连接异常:确保边端MQTT服务作为systemd服务正确启动。edgeMESh跨云边通信失败:检查边端节点是否已正确加入集群,并验证网络配置。边端节点启动异常:删除相关目录后重新启动edgecore服务。边端lc无法连接云端gm:测试跨云边通信,确保网络连接正常。sedna云端lc无法运行:删除master节点的taint,确保sedna组件能够正常运行。
2、KubeEdgeSedna从零开始搭建边云协同应用的指南如下:K8s与容器基础:K8s简介:Kubernetes是容器管理的核心工具,通过弹性分布式系统管理简化应用部署。容器:作为应用程序的轻量级运行环境,容器是K8s的部署单元。CRI与containerd:K8s通过CRI与containerd等容器运行时集成,实现服务的扩展、故障转移和多种部署模式。
3、端口连接异常:确保边端mqtt服务作为systemd服务启动。edgemesh跨云边通信失败:确保边端节点加入集群。边端节点启动异常:删除相关目录后重新启动edgecore。边端lc无法连接云端gm:测试跨云边通信。sedna云端lc无法运行:删除master节点taint。环境变量值错误:通过echo和describe pod查看值。
Kubernetes网络以及pod间不同通信方式
1、Kubernetes集群的不同网络通信方式 Pod内部容器之间的通信 Pod内部的容器相当于在同一台宿主机上运行,因此它们可以直接使用localhost进行通信。Pod创建时,kubelet会为容器创建一个网络命名空间,并调用CNI插件为容器分配网络资源。
2、测试数据包到达目标节点,flAnnel.1设备将接收到一个封装了VXLAN的包,内核识别后将其拆开,传递至节点的flannel.1设备,流量最终到达目标节点的pod上。
3、cilium 在 kubernetes 集群中安装好后,此处我们来探究一下在不同 Node 上 pod 间的 vxlan 通信方式。
4、Kubernetes支持三种创建Pod的方式:kube-apiserver、staticPodPath和staticPodURL。kube-apiserver是最常见方式,动态创建的Pod皆通过此途径。staticPodPath用于创建集群管控组件,kubelet会监听特定目录监听配置变更。staticPodURL通过http指定创建Pod,实际使用场景较少。
5、定义:Pod是Kubernetes中的最小可部署计算单元,它包含一个或多个容器,这些容器共享相同的名称空间和本地网络。作用:Pod是Kubernetes的复制单元,用于运行应用程序的实例。Pod中的容器可以轻松地相互通信,并且与外部世界隔离。当需要扩展应用程序时,可以配置Kubernetes以在必要时将Pod的新副本部署到集群中。
6、抽象层:ClusterIP Service 提供了一个抽象层,使得客户端无需关心后端 Pod 的具体数量和 IP 地址变化,只需与 Service 通信即可。负载均衡:Service 可以在多个匹配的 Pod 之间进行负载均衡,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 Pod 上,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。
K8s集群1.25+containerd+calico安装和测试
进行网络测试:通过创建和部署测试Pod,验证calico网络插件的功能是否正常。测试可以包括Pod间的通信、网络策略的实施等。通过以上步骤,即可完成K8s集群25+containerd+calico的安装和初步测试。
Kubernetes在20之后决定转向containerd作为主要的容器运行时,因为它的性能优于Docker。现在,我们将通过实操来安装和测试25版本的K8s集群,结合containerd和calico网络插件。首先,规划实验环境,包括设置pod和service的专属网段:podSubnet为240.0/16,serviceSubnet为90.0/12。
生产级部署:kubespraykubespray 是一个用于生产级 k8s 集群部署的工具,支持如GCE、Azure、OpenStack和AWS等环境,被k8s官方推荐。以centos 7和k8s 25为例,kubespray基于ansible-playbook,使用calico作为网络插件。首先,确保部署节点安装docker-ce,配置时间同步服务,添加yum源并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。
在所有节点上配置containerd所需的模块,并启动containerd。安装kubeadm、kubelet、kubectl,这是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。集群初始化:在master1节点执行kubeadm init命令,下载镜像并初始化集群。记录生成的Token值,用于后续节点加入集群。配置环境变量,以便能够使用kubectl命令管理集群。
安装k8s和etcd的二进制文件。配置Containerd以与k8s兼容。下载并安装k8s和etcd所需的相关包。生成并配置TLS证书,以确保组件间的安全通信。高可用配置:在多台服务器上安装keepalived和haproxy,以实现k8s API Server的高可用。配置keepalived和haproxy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。
浅谈k8s网络之Flannel网络
Flannel是CoreOS团队为Kubernetes设计的网络规划服务,其核心功能是为集群中的Docker容器分配全集群唯一的虚拟IP地址,解决不同节点容器可能获得相同内外IP地址的问题。
Flannel VXLAN模式在K8s中的实现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CNI接口规范:Flannel通过CNI接口规范为每个Pod分配独立的IP地址,从而解决了跨节点网络的路由问题。Pod网络连接:在K8s集群中,Pod通过veth设备与主机网络命名空间连接,形成虚拟网络接口对。这些veth设备进一步通过网桥cni0进行路由转发,实现Pod间的通信。
Flanneld是flannel在每个主机上的agent,负责从集群网络地址空间获取小的子网subnet,为所在主机内所有容器分配IP地址,并监听K8s集群数据库,为flannel.1设备提供封装数据时所需的mac、ip等网络数据信息。当不同节点上的pod通信时,测试集群定义的flannel网络(POD CIDR)为170.0/16。
在Kubernetes集群中使用Flannel插件配置VXLAN网络,以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。Flannel是Kubernetes的网络插件,本文通过kubeadm工具安装Kubernetes版本19,网络模式设定为VXLAN。Flannel通过下载并配置`flannel.yml`文件进行安装,之后通过检查安装结果来确认配置成功。
首先,flannel网络下,k8s不再依赖docker0作为网桥,而是通过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 (CNI)插件,其宿主机上的默认名称为cni0。以Flannel的vxlan模式为例,其工作流程中,docker0被cni0所替代,具体流程是:在命令行通过route -n可以看到cni0和docker0是两个不同的设备。